1.让病人捏住鼻子呼气,仍旧可以闻到异味。 2.舌背后三分之一有比较厚的舌苔,彻底清除舌苔后口臭消失。 3.在充填体或修复体的下方或附近有食品残渣,清除后口臭消失。 4.口腔内有溃疡、粘膜溃疡性口炎,口臭随溃疡的好转和愈合而减轻和消失。 5.牙周袋深度超过4毫米,有龈缘炎,有流血或溢脓。 6.充填体松动、龋洞、牙槽脓肿、结石、不良修复体、牙间食品嵌塞。 7.病人正在长期服用抗菌素可能诱发真菌感染。 8.病人患口干综合征时可能伴有口腔菌群失调。 9.扁桃体感染、肿大。 有的时候,来自鼻窦炎、鼻息肉、鼻腔异物、先天性发育异常(如腭裂)、扁桃体结石等疾病的异味也很轻易与口臭搅浑,需仔细寻找,一一排除。鼻腔和上呼吸道区域产生的口臭是因为睡眠时分泌的粘液没有及时排出,在局部蕴蓄而致。在清醒状态下,粘液则主要蕴蓄在后鼻腔。过敏病人有显著卡他症状,往往不轻易产生口臭,但夜间的分泌量减少,或合并感染时,口臭的发生率就大大增高。此类病人的口臭在早上特别明显,起床一小时后就显著减轻。所以有些人称之为清晨口臭。来自鼻腔、鼻咽、鼻窦和口咽部的口臭有如下特点: 1.口臭主要发生在早上,舌背没有显著舌苔。 2.病人体温增高,咽周淋巴结肿大。 3.病人有过敏体质,自觉鼻后部有分泌物,口臭主要发生在早上。 4.有慢性鼻窦炎病史,最近又有鼻窦炎症状。 5.排除口腔的致病因素后,口臭症状没有显著改善。 这类口臭轻易与口腔因素引起的口臭同时存在,由于局部通气不好,分泌物增多,细菌轻易滋生。而口腔卫生状况改善可以使口臭显著减轻,有助于防治口臭。假如排除了口腔和鼻腔的病因后口臭还没有消除或显著改善,则必需考虑病人是否有消化道疾病、全身性疾病,如气管炎、肺部炎症、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生化因素失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