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母亲带着自己上了大学的孩子来看口臭症。孩子说,过去自己并没有发现自己有口臭,因此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这次是妈妈告诉我有口臭的,因此感到焦虑和尴尬,经常紧闭嘴巴,不敢张口说话,不敢靠近人。但在我与他近距离交谈十分钟后,并没有闻到他有口臭(注:我的嗅觉没有问题)。
我在临床上经常接诊口臭患者,在近距离(1米以内)对话时,就可以闻到,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属于口臭;而我也接诊过许多自称口臭十分“严重”的病友,近距离对话,并无感觉,我认为他不是口臭,而是心理作用,这种情况,往往直接告诉他我的观点,给他明确的无口臭的信息后,他的口臭会随之消失。
我认为,心理作用导致的口臭,往往源于缺乏自信,十分看重自己的自身体验和他人的评价。他们本无口臭,医生和其他人也闻不到臭气,但患者坚持说自己闻到自己有口臭,并“发现”别人“老是躲着我”、“不与我交往”、“说话的时候离我远远的”,他人偶然抓抓鼻子,摸摸脸,就坚持认为“他们闻到了我的口臭,刚要去捂鼻子,但碍于我的面子,怕我难堪,即转而用‘抓鼻子,摸摸脸’等动作来掩饰”。他们具有神经质、强迫症倾向,多见于疑病性神经症。这种患者的心理十分痛苦,因此希望大家不要歧视他们,多关心他们,给他们信心。
另外,就像每个人的长相不尽相同一样,正常人每个人的口气也是不一样的。近距离闻到别人直接呼出的口气,肯定会有感觉,因为你能辨别出那不是自己的味儿,但也不是臭味。如果你对这个人不熟悉或不感冒,那这个气味会令你不快,而如果是家里亲密的人,喜爱的人的气味,你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
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调皮的男孩子经常会将钢笔帽或油笔杆含在嘴里,经过自己唾液充分的浸渍,拿出来晾干后哄骗别人,尤其是女生,说买到“香笔”了,味道比香橡皮还香,不信闻一闻。结果是:闻者闻后脸色突变,丢掉笔帽,怒斥恶作剧者。确实,自己唾液浸渍过的物件,你去闻,会觉得难闻而不适(不信你可以试一试)。自己尚且如此,何况他人呼?
还有,有的人由于多吃辛辣食物上火,或偶感风寒鼻塞,或夜食过重等等因素,导致次日早晨口臭,这是正常的,脱离了上述诱因后,症状很快消失,千万不要因为偶然现象而自己为自己戴上口臭的大帽子,以至于加重心理负担,诱发心理性口臭。
我希望所有由于心理因素导致自己感觉口臭的朋友们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抛掉焦虑,勇敢面对生活,充分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