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湿气重、口臭的人注意了!用它煮水喝,强健脾胃、排尽湿寒之气,恢复身体健康!

874 词

脾胃虚弱、湿气重和口臭是中医常见的脾胃病症,通常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体质有关。

老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气虚弱会导致水湿停滞,出现消化不良、腹胀、大便黏腻等症状,进而可能导致口臭。

治疗这类问题,老中医主张健脾化湿,和胃降逆。

注意:口臭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越来越严重(发展到鼻臭)。添加微信:kangfu360,免费咨询,根治口臭。

脾胃虚、湿气重、口臭资料图:脾胃虚、湿气重、口气重,一定要及时调理。

治疗原则

  1. 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改善消化不良。
  2. 化湿和胃:去除体内湿气,减少腹胀、大便黏腻。
  3. 清热泻火:减少因胃热引起的口臭。

常用中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及其作用:

  1. 党参:补中益气,用于脾胃虚弱。
  2. 白术:健脾利湿,帮助消化。
  3.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4. 甘草:调和药性,补脾益气。
  5. 山药:补脾益肺,益肾固精。
  6. 薏苡仁:利水渗湿,清热排脓。
  7. 砂仁:理气醒脾,开胃消食。
  8. 桔梗:宣肺化痰,利咽止痛。

经方推荐

参苓白术散是治疗脾胃虚弱、湿气重的常用方剂,其成分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子、薏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等,具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功效。

使用方法

  • 将上述药材按照一定比例配伍,水煎煮,取汁服用。
  • 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具体案例

患者:陈某,男性,35岁,长期口臭,伴有腹胀、大便不成形,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过程

  1. 诊断: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弱,湿邪内阻。
  2. 治疗: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具体药物及用量如下:
    • 党参10克
    • 白术10克
    • 茯苓15克
    • 甘草6克
    • 山药15克
    • 薏苡仁15克
    • 砂仁6克
    • 桔梗10克
    • 白扁豆15克

治疗效果

  • 服用一周后,患者口臭明显减轻,腹胀症状改善。
  • 继续服用两周后,大便逐渐成形,舌苔转为薄白,口臭基本消失。

预防调摄

  1.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甜食和富含湿气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点、乳制品等。增加消化力的食物,如煮熟的蔬菜、易消化的粥、水果等。
  2. 调理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于调理脾湿很重要。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的情绪压力。
  3. 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脾胃功能,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注意事项

  • 中药治疗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调整药物及用量,应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理牙缝,使用漱口水漱口。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脾胃虚弱、湿气重和口臭问题。

提醒:口臭的原因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切勿胡乱用药。具体添加微信:kangfu360,免费咨询,根治口臭。